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动态
前沿动态
 

关注关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CSSR公众号

 

关注关注空间科学学报公众号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 2019年7月16日

20128

 

 

一、前言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空间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随着空间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和新一轮规划的推进,我国空间科学将从起步阶段逐步跨入全面部署、加速发展、争取重大发现的新时期。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学术团体,联系着广大空间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学会在空间科学方面担负着繁荣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促进人才成长、推动国际合作、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建言献策等重要社会职责。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学会理事会和学会机构需要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实施,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把握发展规律更加奋发有为,为科技工作者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扩大空间科学学会的社会影响力,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使我国空间科学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学会工作规划要点

(一)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打造品牌学术交流

1.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研讨,活跃学术气氛

――专业委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各专业委员会每年组织综合性或专题性学术交流。学会负责组织跨学科综合性学术交流会议。

重点鼓励专业委员会之间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议,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每年举办一次理事会(理事扩大会)学术交流,由理事(新理事)做邀请报告;届中举办一次空间科学大会,即多个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同时举办,并进行跨专业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大会。

――在现有学术活动基础上创新,打造3-5个学术交流精品平台。

――关注国际国内发展态势,结合国家重要科技计划中的重难点问题,针对学科热点、新颖或难点问题,学会和专业委员会及时开展专题研讨举办灵活多样的学术交流,活跃科学和学术思想,促进学科的发展。

――明确创新导向,发扬民主办会优良传统,弘扬“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鼓励形成三个倡导(倡导交流互动、倡导标新立异、倡导质疑争鸣),四个没有(没有门槛,没有“权威”,没有“领导”,没有框框)、民主开放,的学术氛围。提升学术“门槛”和学术水平,并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源头的作用。

――提升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创新学术交流和讨论形式,包括邀请报告、综述、综合交流、专题交流、专题讨论、POST等形式;鼓励出版(正式出版)会议文集;鼓励各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或相互邀请报告,鼓励与兄弟学会联合举办学术交流。对具有较强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和推广科技成果的转化。

――注意吸收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参加学会学术活动。

――学会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领导要亲自动手抓学术交流工作。加强学术生态建设,维护良好的学风道德和学术诚信。

2.加强国际(地区)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

――通过高层次、高质量学术活动,吸引、鼓励国外(地区,包括港澳台)同行参加学会、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鼓励学会和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与双边/多边国际(地区)会议联合举办重点办好2012年在中国举办的“中日韩微重力科学研讨会”2014年在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空间/太空科学研讨会”。

――结合我国空间科学计划开拓国际(地区)合作等需要,组织或参与组织我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加强与重要国际(地区)空间学术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活动和国际科学计划,积极鼓励支持我会科学家、专家担任国际组织的相关职务。

3、加强“空间科学学报”建设

――突出“空间科学学报”期刊特色,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成为我国空间科学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

――进一步扩大稿源,除自由投稿外,结合空间科学方面的任务,进一步重视组稿,提升质量,并加强与国际重要检索刊物的联系。

(二)重视战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空间科学发展

1.加强学会战略研究工作

――鼓励支持会员参与国家(部门)空间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鼓励会员从事空间科学(或部分)战略研究工作并提出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和项目)建议,学会研究后协助推动。

――建立学会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机制;各专业委员会每2年在学术交流等工作基础上,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战略建议,学会结合每两年的“空间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编写等工作开展战略发展研究工作。申请落实2013年、2015年承担科协“空间科学发展研究报告”项目。

2、发挥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作用

――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积极争取空间科技和其他科技咨询任务,积极参加评审、评估和咨询活动,学会积极协助通过学会渠道正式接受咨询任务,发挥专家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为决策提供咨询。

――重大事项或建议经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研究后通过科协等渠道上报,科技工作者对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科普工作广度、深度和实效

1、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创新科学普及形式

――构建由科普工作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组成的有效运行的空间科学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和传播体系。

――造就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队伍,通过专场报告和利用学术交流会等时机,鼓励专业委员会和广大会员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在已有基础上扩大科普专家队伍,加大科学普及范围和力度;组织会员及时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科普活动。

――建立与媒体沟通的渠道,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策划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争取打造新媒体科普精品。

2、依托国家,建立科普与科研结合新机制

――策划、组织重大空间科技活动中空间科学知识的普及,引导承担国家重大空间任务的会员,公布重要计划和成果,进行传播和相关知识普及。

――推动在重大空间项目中建立青少年空间实验项目、科学互动方法等科研与科普结合新机制。

3、加强科普教育资源建设和利用

――充分利用推荐并评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共建的“青少年科普实验基地”等科普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逐步办成知名科普教育基地。

――积极配合有条件会员单位扩大科普教育资源,开放有条件重点实验室、研究设施等进行科普教育。

(四)加大人才培养和举荐工作

――通过学术交流、评选优秀论文等形式,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向国家举荐科技人才,为优秀科技人才成长争取和创造条件。

――根据“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推荐人才、评选、评奖条例及办法”,举荐人才,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宣传表彰,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进一步加强做好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

――制定“空间科学奖励”方案,逐步申请纳入国家奖励体系。

三、学会自身建设规划要点

(一)加强学会各级机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

1、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学术引领、活动组织和联系会员的重要作用

――加强各专业委员会作为学会在学术活动、联系会员和各项活动的重要作用。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规范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集中研究专业委员会工作和重大事项。

――发挥专业委员会成员作用,倡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分工;推动专业委员会内建立学术交流策划组织、科学普及宣传、组织工作等专门机构,发动热心学会工作的委员和会员,精心策划组织专业委员会各项工作。

――选拔配备有能力、热心学会工作的专业委员会秘书,给予更多关心支持。

――注重会员和团体会员发展工作,联系国内相关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单位。重点发展青年会员,特别是学生会员,争取会员在本届增加30%以上。

2、完善学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工作机制

――开好每年一次的学会理事会议(或理事会扩大会议),集中讨论研究、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学会重点工作、发展和建设重大事项;加强理事会学术交流机制。建立日常工作中重要问题向理事会成员通报和征询制度,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改变理事“难理事”的情况。

――坚持学会常务理事会处理日常重要工作的会议制度和通报征询制度。 

3、加强学会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进一步重视发挥工作委员会作用;根据各工作委员会职责和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工作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

――各工作委员会建立与专业委员会对口机构(人员)畅通的联系渠道,协调完成工作。

(二)加强学会办公室、学报编委会建设

1、发挥学会办公室在学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发挥学会办公室在学会能力建设、日常工作、联系专业委员会、服务会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学会网站建设,加强联系会员、信息发布、重大事件报道、科普宣传等重要作用,成为联系广大会员的纽带。

――加大发展会员力度,健全会员管理;加强地区会员服务“工作站”建设,开拓为会员服务的多种渠道,开展会员的宣传与表彰,把学会办成名副其实的“会员之家”。

――健全和完善学会规章制度,探索学会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委员会秘书工作经验交流和培养。

2、进一步办好“空间科学学报”,

――进一步加强“空间科学学报”编委会建设,遴选优秀学科研究带头人进入编委会,加大广泛性,争取增加外籍编委,扩大学报国际影响;加强“空间科学学报”编辑部建设。

――扩大“空间科学学报“的影响力,使之成为空间科学领域高水平、综合性、具有较强发展潜能的一流科技期刊。

 

空间科学学会将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科协和各级挂靠单位支持相下,在空间科学领域更好发挥“营造创新氛围、引领学术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培养科技人才,传播科学知识、推动重大项目、繁荣空间科学”的作用。同时学会能力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空间科学学会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建成学术水平高、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现代科技社团。